杵音文化藝術團 ── 阿美族複音歌謠傳承計劃
壹、緣起
隨著生活形態的改變,早期阿美族以人力為主的稻米耕種,已為機器所取代。而耕種期間以及農閒之餘,族人相聚時所演唱的傳統複音歌謠,也因而消逝。對於這種可能與人類起源相關聯的歌謠形式,卻將在這一代族人之間消逝,有志之士無不力圖挽救。但政府對於歌謠傳承並沒有拿出相應辦法,加以投注經費不足,阿美族人對於無形文化資產保護意識的薄弱,眼見傳統複音歌謠即將消逝。
貳、歷年成果
自 2014 年起本會給予馬蘭阿美族複音歌謠傳承的經費挹注,2015 年即訓練了一批種子教師,並培育了公園隊(阿美族年齡階層名稱)的團員,以中生代來演唱即將消逝的馬蘭自由對位複音歌謠。
2016 年著重青年學生的培養,今日此批學生,已變成當地藝文活動中,年輕一輩音樂演唱的主流。他們結合傳統複音與流行歌謠,在台東藝文活動場所鐵花村,駐唱阿美族的傳統歌謠與創新旋律。
2017 年,杵音文化藝術團為承接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以馬蘭部落為主體,以老、中、青、兒童四代同堂的音樂演出,積極編寫相關劇本,並開始培養兒童演唱古謠。同年 10 月 27 日在傳統藝術中心的演出,不但讓非阿美族人認識了馬蘭阿美族的音樂,也讓阿美族人本身,回憶起歷史長河中,不同歌謠所帶來的情緒波動,許多阿美族觀眾都流淚肯定此次的演出。
2018 年 - 2019 年,由於前三年師資的培育,有了基礎師資後,嘗試帶領學童學習古謠,實際應用、教學,用自己方式帶動孩童,延伸了文化與藝術的學習。 2019 年杵音選擇的旋律較能符合孩童的聲域,讓小朋友學習,嘗試著將學習的成果去社區表演。同時,杵音也成立杵韻同聲合唱團,希望繼續維繫兒童的傳承。
叄、計畫
由於縣政府希望學校成立各種體育社團,2018 年開始,中高年級學生多參與學校棒球隊與躲避球隊社團。中高年級學生無暇再來參加文化活動,因此杵音轉換成每年吸收新入學的低年級學生,以及未參與球隊的中年級學生。今年繼續傳承部落古謠-休閒歌謠,從漸進式從齊唱開始,加上部分傳統休閒舞蹈,讓孩童同時感受到部落歌謠及舞蹈的魅力。
肆、實施辦法
1. 聚會所樂舞文化欣賞及學習:
由於學生年紀小,容易忘記,因此以每三個月學會一首古謠為目標,並配合每個月兩次的影片欣賞以及耆老文化分享,讓孩童快樂學習。
2. 部落情境教學:
每月一次於週六帶領兒童至社區老師家,聆聽長輩的部落文化及歌謠
3. 每年兩次假日赴其他社區
2019 年計畫至東管處以及布農部落,與當地族人互動及觀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