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份問卷,受訪人是平均16、17歲的體育班學生,問的是一位55歲的男性企業家,在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印象是什麼?答案可能會千奇百怪,但是肯定的是,此刻在演講台上的那個人,絕對讓他們重新定義壯年男的新形象。
陳執行長讓他們驚訝的,不是因為他在這個年齡還可以高強度的打球、游泳、滑雪,甚至作瑜珈,而是因為他的運動人生觀是那麼的蓬勃有朝氣。
有動才有能,而最初始的動能居然是用來「跑路」,靠「落跑」尋得生存的機會,於是在適者生存的條件下,「樹挪死,人挪活」的道理就這樣傳承了下來,這也明白的說明了,運動是人類適應環境、維持生命生存的一種自然行為。而當生存之後就必須求發展,發展則少不了資源的掠奪,其中對抗與競爭則成為主旋律。而經過時間的洗禮,文明的薰陶,很多殘酷手段與武器,逐一演化為競技場上的項目,從徒手到器具更至配備載具,這也是運動項目多元的開始。
「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!揖讓而升,下而飲,其爭也君子。」從野蠻進化到了文明,多的就是紀律與規範,而在運動場上就是比賽規則。在運動場上,遵守規則、誠實競賽、服從裁判是基本的運動風度,而要進一步讓人稱頌,除了成績,還需要更多的運動家精神。陳執行長在演講中也敘述了他與許多傑出運動員的交往言談,例如:超跑選手林義傑、跆拳道選手蘇麗文、羽球選手周天成、林丹等人,但是驚人的發現,原來精神層面的鍛鍊遠遠大於肉體的磨練,因為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支持住力量的累積與爆發,於是超越自我變成了動能。爭一時也爭春秋,而這個戰爭應該是自我挑戰,把這個「爭」成為自己的人格特質然後成就體現。
隨後陳執行長也談到了合作與團體,但面對台下的準運動員們,執行長更多的提到,要想在激烈競爭中求一席之地,就必須培養出高度的紀律,嚴格遵守並強化堅持到底的毅力與決心,另外穩定性的培養與平常心的建立更需要加強,不自大、不輕敵,冷靜面對風險的評估,讓面對壓力成為常態,解決問題成為自然的慣性。同時認清一個事實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挫折在所難免,養成面對失敗的心理素質也是攻頂的重中重。
因為時間的因素,執行長在演說的最後,以全球職業化運動為例,期勉小選手們設定藍圖,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可能,做好策略的規劃與選擇,不管日後是否選擇在運動界中發展,一定要心懷感激,堅持運動員的本心,守紀律、重誠信、負責任、敏於學習、訓練思考,為自己跨領域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在熱烈的掌聲中,90分鐘的演說在滿是不滿足的滿足中畫下句點,而「運動不停,生命不息」的態度,更令人餘音繞樑。